中空吹塑製品(如塑料瓶、桶、油箱等)的生產過程涉及原料熔融、型坯成型、吹塑定型等多個環節,需嚴格控製工藝參數、設備狀態和操作規範,以避免製品缺陷(如壁厚不均、變形、泄漏)和生產事故。以下從原料準備、設備調試、工藝控製、質量檢測、安全操作五個關鍵環節,詳述注意事項:

一、原料準備與預處理(保障製品基礎性能)
原料選型與配比
根據製品用途選擇適配樹脂:食品包裝需用食品級 PE/PP(符合 FDA 標準),化工容器需用耐溶劑的 HDPE 或 PVC,高強度需求(如工具箱)選用 PC 或 PET。
混合原料時(如添加色母粒、增韌劑),確保配比精準(誤差≤1%),並充分攪拌(攪拌時間≥10 分鍾),避免因分散不均導致製品色差或性能波動。
原料幹燥與清潔
吸濕性原料(如 PET、PC)需提前幹燥:PET 在 120~140℃下幹燥 4~6 小時,PC 在 120℃下幹燥 8~12 小時,水分含量控製在 0.02% 以下(避免成型時產生氣泡、銀絲紋)。
原料需經過篩(濾網目數≥60 目),去除雜質、金屬顆粒(防止劃傷螺杆、模具,或導致製品穿孔)。
二、設備調試與檢查(確保生產穩定性)
擠出機調試
開機前檢查螺杆、料筒磨損情況:螺杆間隙過大(>0.3mm)會導致塑化不均,需及時更換;料筒內無殘留異物(如上次生產的不同牌號原料)。
預熱溫度分段控製:根據原料熔點設置(如 PE 料筒溫度 150~200℃,模頭溫度 180~210℃),確保溫度穩定(波動≤±5℃),避免局部過熱導致原料降解(出現黑點、異味)。
模具與吹塑係統檢查
模具:型腔表麵光潔度 Ra≤0.8μm(避免製品表麵劃傷),冷卻水路通暢(水溫控製在 15~25℃),合模間隙均勻(誤差≤0.1mm,防止飛邊過厚)。
吹針 / 吹嘴:確保與型坯同心,吹氣孔無堵塞(壓縮空氣需經除水除油處理,壓力穩定在 0.4~0.8MPa),避免因進氣不均導致製品壁厚偏差。
牽引裝置:牽引速度與擠出速度匹配(誤差≤2%),夾持力均勻(防止型坯變形或斷裂)。
三、關鍵工藝參數控製(減少製品缺陷)
型坯擠出階段
擠出速度:根據製品大小調整(小型瓶 30~50mm/s,大型桶 10~20mm/s),速度過快易導致型坯下垂(壁厚上薄下厚),過慢則生產效率低。
型坯壁厚控製:通過程序設定壁厚曲線(如瓶肩、瓶底需增厚),確保關鍵部位壁厚偏差≤0.1mm(用測厚儀實時監測)。
熔體壓力:控製在 10~30MPa(不同原料不同),壓力波動過大會導致型坯直徑不穩定(需檢查螺杆轉速、模頭間隙)。
吹塑定型階段
吹塑壓力與時間:低壓預吹(0.2~0.4MPa)使型坯初步膨脹貼模,高壓定型(0.6~1.0MPa)確保細節成型(如螺紋、花紋),總吹塑時間為冷卻時間的 1/3(避免過度拉伸導致壁厚不均)。
冷卻時間:根據製品厚度調整(壁厚 1mm 冷卻 5~8 秒,3mm 冷卻 15~20 秒),確保製品脫模時溫度≤40℃(避免變形),冷卻不足會導致收縮率超標(>2%)。
合模力:略大於吹塑壓力產生的脹模力(通常為吹塑壓力的 1.2~1.5 倍),防止模具分型麵漏料(產生飛邊)。
四、質量檢測與缺陷處理(保障產品合格)
在線與離線檢測
在線檢測:每小時抽樣檢查製品外觀(無氣泡、凹陷、劃痕)、壁厚(用超聲波測厚儀)、垂直度(偏差≤1°)。
離線檢測:按批次進行耐壓測試(如塑料瓶需承受 0.3MPa 壓力 30 秒無泄漏)、跌落測試(1.5m 高度跌落無破損)、耐溫性測試(根據使用場景,如化妝品瓶需耐受 60℃不變形)。
常見缺陷及解決措施
缺陷類型 原因分析 解決措施
壁厚不均 型坯下垂、吹塑壓力不均 降低擠出速度,優化壁厚曲線,調整吹針位置
表麵凹陷 冷卻不足、原料收縮率大 延長冷卻時間,降低模頭溫度,選用低收縮原料
氣泡 / 針孔 原料水分過高、雜質汙染 加強幹燥,更換濾網,檢查原料純度
合模線明顯 模具間隙過大、合模力不足 調整合模間隙,提高合模力
五、安全與環保操作(避免事故與汙染)
設備安全
操作人員需佩戴防護裝備(耐高溫手套、護目鏡),避免接觸高溫模頭(溫度>200℃)導致燙傷。
定期檢查液壓係統(油位、壓力)和電氣線路(絕緣性),防止漏油、漏電事故;急停按鈕需靈敏有效(每班次測試)。
環保與廢料處理
原料揮發物(如 PVC 加工時的 HCl)需經廢氣處理裝置(活性炭吸附 + 堿液噴淋)淨化後排放,車間通風量≥3 次 / 小時。
邊角料、不合格品需粉碎後回用(摻混比例≤20%,避免影響製品性能),粉碎過程需除塵(安裝集塵裝置)。